第405章 玄武门攻略
第405章 玄武门攻略
长安,大明宫。
自从先农坛回来后,气氛就变得严肃紧张起来。
李承乾把所有的心腹都召集起来。
苏定方,薛仁贵,裴行俭,李元昌,杜荷,赵节,李德謇,陈云超。
“殿下,我们已经没有退路了。”
“只能打。”
“全天下的人都在看着。”
杜荷沉声说道。
李勣炸毁了火药工坊,等于是逼战。
就算太子不想打,陛下那边也不会停手。
李承乾微微点头,而后看向陈云超问道:“火药工坊那边,可是清理出来了,将士伤亡多少,还余下多少火药可用。”
陈云超作为当年东宫左内率,一直便是李承乾心腹。
所以李承乾便让陈云超负责火药之事。
陈云超拱手道:“将士亡三百余,伤千余,不少是因火药爆炸而伤。”
“工坊内的火药付之一炬,尽皆燃尽,库房且有火药七千余斤可用。”
这话一出,顿时军心大振。
七千斤火药,以火炮轰炸,指不定直接炸塌玄武门。
李承乾自然不会把火药都集中在火药工坊,里面只是堆积了一部分。
更多的火药在制造出来后,都是夜里偷偷运进其他的地下库房进行保存。
这样的地下库房总共有三个。
之所以是七千斤火药,是因为自从朝廷设立火药司以来,就大规模收集市面上的硝石硫磺,乃至于禁止民间交易。
这也导致李承乾只能从外地进行偷偷运输,每次的运输的量不多,所以制造的数目才这么有限。
裴行俭拱手作揖:“殿下,朝廷如今亦是有不少火药,虽威力尚且差了少许,然用量不少,此次攻打玄武门,朝廷必定会调集大量火药进行反攻。”
这个事情确实比较麻烦,朝廷的火药肯定没有黑火药这般大威力,但很早之前,李世民就下令收集火药原材料。
现在火药司的火药,数目绝对不少。
李承乾目光转向杜荷。
宫廷里的消息,一般都是杜荷去进行探查。
杜荷说道:“据臣所知,火药工坊内,至少有万斤火药,应不达两万斤。”
这个数目让所有人心中一紧。
一万多斤火药,威力小些,那也是火药啊。
玄武门肯定准备了大量的床弩,投石机。
只要大军围攻,必定火药倾泄而出。
必然会造成极大伤亡。
李元昌心态很好,听说还有七千斤火药存量,当即开口道:“何须惧怕,那也得要他们能打到才有用。”
“我等火炮可攻数里,他们的床弩投石机,能有几百米?”
“届时攻打起来,他们就只能眼睁睁的看着我们轰塌玄武门。”
“稍微麻烦一些的,只是在轰塌玄武门后,如何打入内廷了。”
说到这里,李元昌微微一顿,看向苏定方。
“先前苏将军能直接轰塌潼关城墙,我若没记错的话,也才用了三千斤火药吧。”
“即便玄武门比潼关麻烦一些,还能抗住七千斤火药的轰炸?”
“破开玄武门,朝廷将士胆气皆失,内廷还能有多少抵抗。”
“我倒是觉得,更需要防范的是,如何不让陛下离开,若是陛下避走太极宫,那就麻烦了。”
李元昌话音落下,李德謇接着说道:“我父亲遵陛下诏敕,在外调动府兵约莫二十万,大约五日左右,便可入长安城。”
长安禁军约莫十万余,李承乾手里也有七万多辽东兵力。
加上火炮,并不惧怕。
最大的问题就是李靖的二十万府兵了。
也就是说,从今天开始算,李承乾只有五天的时间。
如果不能在五天内攻下玄武门,控制太极宫,那么就等于是输了。
至于李世民现在有没有下诏给李靖调兵,这一点都不用去探查。
可能祭祀之后,李世民都还没回太极宫,调兵的诏敕就已经送了出去。
李承乾微微摇头,开口道:“没有五日,顶多三日。”
“李靖二十万府兵,凑出三四万骑兵不难,他必定不会等这般久。”
“时至现在,李靖应该已经收到调令,其必然第一时间调动骑兵。”
“军令自李靖到各折冲府,约莫一日,骑兵聚集一日,第三日便会直接发发兵长安。”
大唐骑兵凶猛,最为重视战马储备。
贞观年间战马数量已从唐初的不足两千匹增至七十余万匹。
战马豢养主要是在陇右一待,设置大型牧监。
大部分的战马都是供给边关使用。
不管是对西域还是对漠北草原,因为地域庞大,骑兵才是主力。
听到太子说三日,大家的眉头紧皱。
三日功夫,确实有些紧张了。
然而苏定方接下来的话,让大家的心情更加紧绷。
“殿下,七千斤火药虽不少,然臣觉得,并不一定能直接轰下玄武门。”
“自从潼关之战后,陛下就已经下诏,加固修缮玄武门。”
“陛下命工部尚书亲自督造,修缮方案极为周密。玄武门的城楼本就高大坚固,此次又加厚了墙体,以巨石为基,砖石之间皆用糯米石灰浆胶结,铺设大量水泥,其坚固程度远超以往。不仅如此,还在城楼之上增设了许多防御设施。”
“城楼的外壁与左右两壁,新开了许多箭窗,密密麻麻,数量较之前多了近一倍。这些箭窗可让士兵们在楼内,对攻城之敌进行全方位的射击。而且箭窗的设计十分巧妙,外小内大,既能有效防御敌人的箭矢射人,又不妨碍士兵向外射箭。”
“城门处更是重中之重,原本的城门门扇便通体用实木制成,极为厚重,如今又在其上包裹了一层厚厚的铁皮,还镶嵌了许多尖锐的铁钉,寻常的撞击根本无法对其造成损伤。”
“此外,城门洞也做了改造,原本的拱券式结构虽已十分稳固,但此次又在内部增设了多道横梁与立柱,增强了城门洞的支撑力,即便遭受火炮的直接攻击,也能极大程度上避免坍塌。”
“再者,玄武门周围的城墙也进行了大规模的修缮。除了增高加厚之外,每隔一段距离便修筑了一座马面。”
“这些马面突出于城墙之外,其上皆建有望楼,可藏兵储器。如此一来,便能对城墙根处形成有效防御,消除射击死角,一旦敌军靠近城墙,便会遭到来自马面和城墙上的交叉射击。”
“据臣所知,玄武门周边的马面数量,较之前增加了近三分之一,间距也更为合理,彼此之间能够紧密配合,形成强大的防御火力网。”
众人听了苏定方的描述,皆是面色凝重。原本以为七千斤火药足以轰塌玄武门,如今看来,事情远比想象中棘手。
假若按照先前李元昌的说法,直接用火炮强行轰炸。
那若是七千斤火药全部用完,都没能把玄武门的城墙轰塌,那该怎么办?
没有了火药,难道靠蚁附攻城?
别说朝廷还有大量火药,哪怕是不用火药,仅仅传统的守城方式,就能让李承乾这边的军队死伤大半。
而火药是李承乾最大的优势,全部用光了,那还怎么打。
直接投降得了。
李元昌皱眉道:“就一定是玄武门吗,难道不能从其他地方攻入?”
“我就不信,陛下把所有城门,都打造成玄武门那般。”
苏定方沉声道:“只能打玄武门,最强的地方,也是最弱的地方。”
李元昌疑惑道:“为什么?”
其他人也有这样的想法,既然有火炮,怎么就不能从其他城门打了。
李承乾对苏定方轻轻点头,实意其讲述缘由。
苏定方也不含糊,缓声解释道:“诸位,长安城郭城门众多,然太极宫所处位置特殊,周边布局暗藏乾坤。”
“太极宫位于长安城中央最北部,北墙即外郭城的北城墙,其南接皇城。从整体地势来看,龙首原高坡横亘城北,玄武门正坐落于此,地势居高临下,相较于其他城门,具有天然的俯瞰优势。”
“从玄武门发动攻势,可对宫城内布局一览无余,便于掌控全局。而其余城门,地势平缓,我方难以获取这种视野上的主动,一旦攻城,极易陷入被守军全方位压制的困境。”
“再看交通与兵力调度。玄武门北临西内苑,苑内地域开阔,便于大军隐蔽集结和展开调度。攻城前,我军可在西内苑暗中部署,待时机成熟,迅速从玄武门发起攻击,打守军一个措手不及。”
“反观其他城门,周边或是街巷纵横交错,或是民宅密集,大规模军队难以迅速集结,且行动极易暴露,还未攻城,便可能被敌军察觉,陷入被动。”
“比如明德门,作为城南主门,虽雄伟壮观,但门前道路繁杂,两侧民居众多,我军若在此集结,不仅施展不开,还会因惊扰百姓,导致消息提前泄露,徒增攻城难度。”
“从防守兵力分布而言,玄武门至关重要,自然重兵把守,但正因如此,若能突破玄武门防线,后续便可直捣黄龙,迅速冲击太极宫核心区域。”
“陛下虽重视玄武门防御,可一旦此处告破,宫廷防御体系将瞬间出现巨大缺口,敌军难以在短时间内组织起有效的二线防御。”
“反观其他城门,即便攻破,距离太极宫还有相当一段距离,沿途还需经过诸多宫殿、宫门,每一处都可能成为朝廷的防御,我军将面临层层阻击,陷入旷日持久的巷战。”
“以朱雀门为例,朱雀门连通皇城与外郭城,门后道路两侧分布着众多官署衙门,朝廷可利用这些建筑节节抵抗,我军即便攻破城门,也将在推进过程中遭遇顽强阻击,难以迅速达成控制太极宫之目的。”
“若我军能从玄武门攻入,可对朝廷造成极大震慑,瓦解其意志。宫廷内外众人,听闻玄武门被攻破,心中必然惶恐不安,认为大势已去,如此一来,朝廷守军的士气将遭受毁灭性打击。”
“反之,若选择从其他城门进攻,即便取得进展,也难以对朝廷士气造成这般强烈冲击,朝廷仍可能负隅顽抗,这对我们速战速决极为不利。”
“最重要的是,陛下的寝宫与日常处理政务的场所多位于太极宫北部,距离玄武门最近。一旦玄武门被攻破,我军可在最短时间内兵临陛下所在之处,实现对其控制。”
“而从其他城门进攻,即便攻入城内,要抵达皇帝所在的核心区域,需长途奔袭,耗时良久,变数极大。”
“在这关键之时,最为紧缺的便是时间,每多耽误一刻,就可能给陛下争取到更多调兵遣将、组织防御的时间,亦可能让李靖的骑兵提前抵达长安,局势将对我们愈发不利。”
众人听了苏定方这一番鞭辟入里的分析,皆默默点头,心中虽仍为玄武门的坚固防御而忧虑,但也深知攻打玄武门虽艰难,却是唯一可行且最具胜算的途径。
李承乾开口道:“对于如何攻打玄武门,苏将军可有计策?”
苏定方拱手回道:“殿下,臣以为可如此行事。我军火炮虽威力巨大,但玄武门城墙经陛下精心修缮,异常坚固,单纯依靠火炮远程轰炸,恐难在短时间内将其轰塌。”
“臣建议,火炮依旧作为主要的压制手段,对玄武门城楼及周边防御设施进行持续轰炸,尽可能摧毁敌军的箭窗、望楼等防御工事,压制城墙上的守军,使其难以对我军攻城部队进行有效攻击。”
“与此同时,挑选精锐工匠,赶制一批冲车。这些冲车需进行特殊改造,在其前端安装巨大的撞木,撞木外包铁皮,以增强冲击力。并且,在冲车内部设置特制的隔间,用来放置火药包。”
“攻城之时,先以火炮进行一轮猛烈轰炸,待城墙上守军被压制,出现短暂混乱之际,迅速出动冲车。”
“冲车在众多士兵的推动下,快速冲向玄武门。接近城门后,将冲车前端对准城门,点燃车内火药包,借助火药包爆炸的强大冲击力,配合撞木的撞击,双管齐下,力求一举炸出城门缺口。”
“为确保冲车能够顺利抵达城门,还需派遣大量精锐作为掩护。这些精锐手持盾牌,组成严密的盾墙,为冲车遮挡敌军从城墙上射下的箭矢、石块等攻击。同时安排部分强弩手,在盾墙之后,向城墙上进行精准射击,进一步压制守军。”
“一旦城门被炸开缺口,辽东精锐立刻发起冲锋。”
“在攻城前,可先派遣小股部队,佯装从其他城门发动进攻,制造声势,分散敌军注意力,使其难以判断我军的真正主攻方向。待敌军将部分兵力调往其他城门防御时,我军再集中力量,全力攻打玄武门。”
(本章完)
长安,大明宫。
自从先农坛回来后,气氛就变得严肃紧张起来。
李承乾把所有的心腹都召集起来。
苏定方,薛仁贵,裴行俭,李元昌,杜荷,赵节,李德謇,陈云超。
“殿下,我们已经没有退路了。”
“只能打。”
“全天下的人都在看着。”
杜荷沉声说道。
李勣炸毁了火药工坊,等于是逼战。
就算太子不想打,陛下那边也不会停手。
李承乾微微点头,而后看向陈云超问道:“火药工坊那边,可是清理出来了,将士伤亡多少,还余下多少火药可用。”
陈云超作为当年东宫左内率,一直便是李承乾心腹。
所以李承乾便让陈云超负责火药之事。
陈云超拱手道:“将士亡三百余,伤千余,不少是因火药爆炸而伤。”
“工坊内的火药付之一炬,尽皆燃尽,库房且有火药七千余斤可用。”
这话一出,顿时军心大振。
七千斤火药,以火炮轰炸,指不定直接炸塌玄武门。
李承乾自然不会把火药都集中在火药工坊,里面只是堆积了一部分。
更多的火药在制造出来后,都是夜里偷偷运进其他的地下库房进行保存。
这样的地下库房总共有三个。
之所以是七千斤火药,是因为自从朝廷设立火药司以来,就大规模收集市面上的硝石硫磺,乃至于禁止民间交易。
这也导致李承乾只能从外地进行偷偷运输,每次的运输的量不多,所以制造的数目才这么有限。
裴行俭拱手作揖:“殿下,朝廷如今亦是有不少火药,虽威力尚且差了少许,然用量不少,此次攻打玄武门,朝廷必定会调集大量火药进行反攻。”
这个事情确实比较麻烦,朝廷的火药肯定没有黑火药这般大威力,但很早之前,李世民就下令收集火药原材料。
现在火药司的火药,数目绝对不少。
李承乾目光转向杜荷。
宫廷里的消息,一般都是杜荷去进行探查。
杜荷说道:“据臣所知,火药工坊内,至少有万斤火药,应不达两万斤。”
这个数目让所有人心中一紧。
一万多斤火药,威力小些,那也是火药啊。
玄武门肯定准备了大量的床弩,投石机。
只要大军围攻,必定火药倾泄而出。
必然会造成极大伤亡。
李元昌心态很好,听说还有七千斤火药存量,当即开口道:“何须惧怕,那也得要他们能打到才有用。”
“我等火炮可攻数里,他们的床弩投石机,能有几百米?”
“届时攻打起来,他们就只能眼睁睁的看着我们轰塌玄武门。”
“稍微麻烦一些的,只是在轰塌玄武门后,如何打入内廷了。”
说到这里,李元昌微微一顿,看向苏定方。
“先前苏将军能直接轰塌潼关城墙,我若没记错的话,也才用了三千斤火药吧。”
“即便玄武门比潼关麻烦一些,还能抗住七千斤火药的轰炸?”
“破开玄武门,朝廷将士胆气皆失,内廷还能有多少抵抗。”
“我倒是觉得,更需要防范的是,如何不让陛下离开,若是陛下避走太极宫,那就麻烦了。”
李元昌话音落下,李德謇接着说道:“我父亲遵陛下诏敕,在外调动府兵约莫二十万,大约五日左右,便可入长安城。”
长安禁军约莫十万余,李承乾手里也有七万多辽东兵力。
加上火炮,并不惧怕。
最大的问题就是李靖的二十万府兵了。
也就是说,从今天开始算,李承乾只有五天的时间。
如果不能在五天内攻下玄武门,控制太极宫,那么就等于是输了。
至于李世民现在有没有下诏给李靖调兵,这一点都不用去探查。
可能祭祀之后,李世民都还没回太极宫,调兵的诏敕就已经送了出去。
李承乾微微摇头,开口道:“没有五日,顶多三日。”
“李靖二十万府兵,凑出三四万骑兵不难,他必定不会等这般久。”
“时至现在,李靖应该已经收到调令,其必然第一时间调动骑兵。”
“军令自李靖到各折冲府,约莫一日,骑兵聚集一日,第三日便会直接发发兵长安。”
大唐骑兵凶猛,最为重视战马储备。
贞观年间战马数量已从唐初的不足两千匹增至七十余万匹。
战马豢养主要是在陇右一待,设置大型牧监。
大部分的战马都是供给边关使用。
不管是对西域还是对漠北草原,因为地域庞大,骑兵才是主力。
听到太子说三日,大家的眉头紧皱。
三日功夫,确实有些紧张了。
然而苏定方接下来的话,让大家的心情更加紧绷。
“殿下,七千斤火药虽不少,然臣觉得,并不一定能直接轰下玄武门。”
“自从潼关之战后,陛下就已经下诏,加固修缮玄武门。”
“陛下命工部尚书亲自督造,修缮方案极为周密。玄武门的城楼本就高大坚固,此次又加厚了墙体,以巨石为基,砖石之间皆用糯米石灰浆胶结,铺设大量水泥,其坚固程度远超以往。不仅如此,还在城楼之上增设了许多防御设施。”
“城楼的外壁与左右两壁,新开了许多箭窗,密密麻麻,数量较之前多了近一倍。这些箭窗可让士兵们在楼内,对攻城之敌进行全方位的射击。而且箭窗的设计十分巧妙,外小内大,既能有效防御敌人的箭矢射人,又不妨碍士兵向外射箭。”
“城门处更是重中之重,原本的城门门扇便通体用实木制成,极为厚重,如今又在其上包裹了一层厚厚的铁皮,还镶嵌了许多尖锐的铁钉,寻常的撞击根本无法对其造成损伤。”
“此外,城门洞也做了改造,原本的拱券式结构虽已十分稳固,但此次又在内部增设了多道横梁与立柱,增强了城门洞的支撑力,即便遭受火炮的直接攻击,也能极大程度上避免坍塌。”
“再者,玄武门周围的城墙也进行了大规模的修缮。除了增高加厚之外,每隔一段距离便修筑了一座马面。”
“这些马面突出于城墙之外,其上皆建有望楼,可藏兵储器。如此一来,便能对城墙根处形成有效防御,消除射击死角,一旦敌军靠近城墙,便会遭到来自马面和城墙上的交叉射击。”
“据臣所知,玄武门周边的马面数量,较之前增加了近三分之一,间距也更为合理,彼此之间能够紧密配合,形成强大的防御火力网。”
众人听了苏定方的描述,皆是面色凝重。原本以为七千斤火药足以轰塌玄武门,如今看来,事情远比想象中棘手。
假若按照先前李元昌的说法,直接用火炮强行轰炸。
那若是七千斤火药全部用完,都没能把玄武门的城墙轰塌,那该怎么办?
没有了火药,难道靠蚁附攻城?
别说朝廷还有大量火药,哪怕是不用火药,仅仅传统的守城方式,就能让李承乾这边的军队死伤大半。
而火药是李承乾最大的优势,全部用光了,那还怎么打。
直接投降得了。
李元昌皱眉道:“就一定是玄武门吗,难道不能从其他地方攻入?”
“我就不信,陛下把所有城门,都打造成玄武门那般。”
苏定方沉声道:“只能打玄武门,最强的地方,也是最弱的地方。”
李元昌疑惑道:“为什么?”
其他人也有这样的想法,既然有火炮,怎么就不能从其他城门打了。
李承乾对苏定方轻轻点头,实意其讲述缘由。
苏定方也不含糊,缓声解释道:“诸位,长安城郭城门众多,然太极宫所处位置特殊,周边布局暗藏乾坤。”
“太极宫位于长安城中央最北部,北墙即外郭城的北城墙,其南接皇城。从整体地势来看,龙首原高坡横亘城北,玄武门正坐落于此,地势居高临下,相较于其他城门,具有天然的俯瞰优势。”
“从玄武门发动攻势,可对宫城内布局一览无余,便于掌控全局。而其余城门,地势平缓,我方难以获取这种视野上的主动,一旦攻城,极易陷入被守军全方位压制的困境。”
“再看交通与兵力调度。玄武门北临西内苑,苑内地域开阔,便于大军隐蔽集结和展开调度。攻城前,我军可在西内苑暗中部署,待时机成熟,迅速从玄武门发起攻击,打守军一个措手不及。”
“反观其他城门,周边或是街巷纵横交错,或是民宅密集,大规模军队难以迅速集结,且行动极易暴露,还未攻城,便可能被敌军察觉,陷入被动。”
“比如明德门,作为城南主门,虽雄伟壮观,但门前道路繁杂,两侧民居众多,我军若在此集结,不仅施展不开,还会因惊扰百姓,导致消息提前泄露,徒增攻城难度。”
“从防守兵力分布而言,玄武门至关重要,自然重兵把守,但正因如此,若能突破玄武门防线,后续便可直捣黄龙,迅速冲击太极宫核心区域。”
“陛下虽重视玄武门防御,可一旦此处告破,宫廷防御体系将瞬间出现巨大缺口,敌军难以在短时间内组织起有效的二线防御。”
“反观其他城门,即便攻破,距离太极宫还有相当一段距离,沿途还需经过诸多宫殿、宫门,每一处都可能成为朝廷的防御,我军将面临层层阻击,陷入旷日持久的巷战。”
“以朱雀门为例,朱雀门连通皇城与外郭城,门后道路两侧分布着众多官署衙门,朝廷可利用这些建筑节节抵抗,我军即便攻破城门,也将在推进过程中遭遇顽强阻击,难以迅速达成控制太极宫之目的。”
“若我军能从玄武门攻入,可对朝廷造成极大震慑,瓦解其意志。宫廷内外众人,听闻玄武门被攻破,心中必然惶恐不安,认为大势已去,如此一来,朝廷守军的士气将遭受毁灭性打击。”
“反之,若选择从其他城门进攻,即便取得进展,也难以对朝廷士气造成这般强烈冲击,朝廷仍可能负隅顽抗,这对我们速战速决极为不利。”
“最重要的是,陛下的寝宫与日常处理政务的场所多位于太极宫北部,距离玄武门最近。一旦玄武门被攻破,我军可在最短时间内兵临陛下所在之处,实现对其控制。”
“而从其他城门进攻,即便攻入城内,要抵达皇帝所在的核心区域,需长途奔袭,耗时良久,变数极大。”
“在这关键之时,最为紧缺的便是时间,每多耽误一刻,就可能给陛下争取到更多调兵遣将、组织防御的时间,亦可能让李靖的骑兵提前抵达长安,局势将对我们愈发不利。”
众人听了苏定方这一番鞭辟入里的分析,皆默默点头,心中虽仍为玄武门的坚固防御而忧虑,但也深知攻打玄武门虽艰难,却是唯一可行且最具胜算的途径。
李承乾开口道:“对于如何攻打玄武门,苏将军可有计策?”
苏定方拱手回道:“殿下,臣以为可如此行事。我军火炮虽威力巨大,但玄武门城墙经陛下精心修缮,异常坚固,单纯依靠火炮远程轰炸,恐难在短时间内将其轰塌。”
“臣建议,火炮依旧作为主要的压制手段,对玄武门城楼及周边防御设施进行持续轰炸,尽可能摧毁敌军的箭窗、望楼等防御工事,压制城墙上的守军,使其难以对我军攻城部队进行有效攻击。”
“与此同时,挑选精锐工匠,赶制一批冲车。这些冲车需进行特殊改造,在其前端安装巨大的撞木,撞木外包铁皮,以增强冲击力。并且,在冲车内部设置特制的隔间,用来放置火药包。”
“攻城之时,先以火炮进行一轮猛烈轰炸,待城墙上守军被压制,出现短暂混乱之际,迅速出动冲车。”
“冲车在众多士兵的推动下,快速冲向玄武门。接近城门后,将冲车前端对准城门,点燃车内火药包,借助火药包爆炸的强大冲击力,配合撞木的撞击,双管齐下,力求一举炸出城门缺口。”
“为确保冲车能够顺利抵达城门,还需派遣大量精锐作为掩护。这些精锐手持盾牌,组成严密的盾墙,为冲车遮挡敌军从城墙上射下的箭矢、石块等攻击。同时安排部分强弩手,在盾墙之后,向城墙上进行精准射击,进一步压制守军。”
“一旦城门被炸开缺口,辽东精锐立刻发起冲锋。”
“在攻城前,可先派遣小股部队,佯装从其他城门发动进攻,制造声势,分散敌军注意力,使其难以判断我军的真正主攻方向。待敌军将部分兵力调往其他城门防御时,我军再集中力量,全力攻打玄武门。”
(本章完)
